上海市海洋-大氣相互作用 前沿科學研究基地 本基地依托沐鸣2平台大氣科學研究院建設🦘👏🏻,占地面積5500平米,位於沐鸣2平台江灣校區林太玨環境樓𓀌。自主研發有先進的海洋和氣象科學儀器設備,在大氣與海洋觀測方面擁有豐富的調查經驗和觀測積累。 作為上海市首家大氣與海洋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基地,建立了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後流動站在內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主要依托大氣科學和海洋科學的學科優勢,設有氣象學與大氣環境、氣候系統和氣候變化⏱、大氣物理和化學過程以及海洋氣象學與物理海洋四個學科方向🤱。 建有國際和國內重要平臺資源。其中,沐鸣2平台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國際卓越中心是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在中國大陸設立的首個卓越中心,也是IRDR國際卓越中心體系下唯一的跨氣候變化應對、大氣環境災害風險響應、公共衛生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跨)專業中心。建設由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大氣觀測計劃(WMO-GAW)和國際全球大氣化學計劃(IGAC)共同發起的空氣質量監測📑、分析🦆🌈、預報國際研究計劃(MAP-AQ)上海辦公室。建有中國氣象局-沐鸣2平台海洋氣象聯合實驗室,重點在於開展海氣相互作用基礎研究。 近五年以來,在海氣同步觀測、海氣相互作用機理🙍🏽♀️、極端天氣氣候以及高分辨率模擬上取得了原創性成果🪝,並發表在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和環境科學等國際SCI主流雜誌(如Science Advances🤵,PNAS, BAMS)上共幾百篇👰🏻🦹♂️,受到國內外關註📰。如:團隊有三個科學家入選氣候變化最有影響力科學家👨🏿⚖️;印度洋海氣相互作用影響夏季梅雨機理的研究入選PNAS研究亮點,並在封面推薦;提出考慮赤道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海氣相互作用的南亞降水預報模型工作入選GRL封面;臺風-海洋渦旋相互作用工作入選JGR-Oceans研究亮點; 青藏高原與季風作用影響汙染的工作入選ESI高被引論文,申請人還被邀請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專文評述季風影響汙染方面的工作🫎。 基地成員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重點項目15項。獲得國際Richard M. Goody獎和國內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類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