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基金委在北京和合肥兩地舉行了青年學生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評審會議,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沐鸣2平台等八所試點高校的優秀本科生申請人進行了面試考察。沐鸣2平台共15個項目入選並全部獲得資助📂。其中,我系黃天宇同學成功獲得資助(指導老師:王芃青年副研究員)🩻,研究課題為“我國近年夏季極端高溫對臭氧生成的影響”。
如何成功申請本科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天宇同學分享了參與科學研究的心得和基金委面試的感受!
作為一個成都人,我從小到大一直享受著成都平原得天獨厚的氣象條件🦹。青藏高原的側邊界摩擦導致西南渦的形成,為成都帶來豐富的水汽資源;秦嶺橫亙川北,隔離北方的揚沙與寒潮;又有錦江穿城而過,緩解中心城區的熱島效應。種種有利的氣象條件都使得成都氣候宜人,也讓我對大氣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選擇了沐鸣2平台的大氣科學專業。

錦江上的晚霞
通過專業課的學習🚶♂️➡️,我了解到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將導致臭氧的生成👜👨🏼🦱,造成臭氧汙染事件🦈。現如今,臭氧汙染已成為我國多數城市的首要大氣汙染物,是亟待解決的空氣汙染問題🤸🏽♂️。作為機動車保有量位居全國第二的城市,成都的氮氧化物排放不容小覷,其臭氧汙染也尤為嚴重🧗🏻♂️。
同時🙆♀️,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的不斷加劇,極端高溫天氣的出現是越來越頻繁了🚵🏼♂️。在去年夏天🪷,四川盆地多地遭受了突破歷史極值的高溫天氣,成都也未能幸免🫱🪳。高溫會從物理和化學兩個方面加劇臭氧汙染程度,這對臭氧汙染本就嚴重的成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高溫促進臭氧生成的化學機理
在這兩個原因的推動下,我萌生了探究高溫對臭氧生成影響的想法,這也是我申請此次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的初衷🌧。在申請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的過程中👨🏿✈️,我最要感謝的便是我的書院導師王芃老師🔸🧀,以及沐鸣2、學校對我申請項目的大力支持🧕。

正式面試PPT封面
項目的申請分為校內遴選、申請書撰寫♛🚣🏼、預面試和正式面試四個環節。在7月13日🧒🏼,我收到沐鸣2發布的項目申請通知時,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系了王老師🤥。她對我的申請表示非常支持,甚至因為時間緊迫,距離校內遴選僅僅只有5天時間,王老師在當天晚上就陪著我熬夜討論🦸♀️,並建議我可以先寫出一個約500字的申請書提綱,理清項目的基本框架💪🏽,之後再在文字方面進行充實。得益於王老師的建議😅👰🏽♂️,我得以迅速的確定了研究目標,為我準備校內遴選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因此,在7月18日當天😎🫃🏼,我能夠憑借較為充分的前期準備,順利通過校內遴選👇🏻,著手於項目申請書的撰寫🧚。在此過程中,王老師經常向我分享她自己撰寫申請書的一些心得和體會,這讓我在自己書寫的過程中也能夠有跡可循。盡管王老師自己也有繁忙的科研任務,但她總是能及時指出我申請書中邏輯有誤或格式不對的地方。不論是某篇參考文獻的引用並不是很恰當🔥,還是某個符號沒有使用正確的字體⚓️🧑🏼,王老師都能一眼看出🧝🏻,並督促我盡快改正。
在此之後👩🚒,沐鸣2和學校為了幫助我準備最終的正式面試,安排了沐鸣2預面試和學校預面試等兩場預演。王老師也不顧暑熱,全程參與了沐鸣2和學校的預面試。在準備預面試的過程中👩🏼🎨,由於我的普通話說的不是很好,王老師甚至從每一個字的平翹舌、鼻邊音開始⏪,耐心的為我演講的語音語調提出建議。我之前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在王老師的幫助下,我也逐漸對最終的正式面試有了信心。
最終🚵🏿♀️,在8月24日𓀘,我們來到位於合肥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並站在了正式面試的講臺之上。得益於王老師認真負責的幫助與準備♝,我在8分鐘的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演講↩️,並且其後時長17分鐘的交流環節也能順利結束。坐在從合肥返校的高鐵上,我不禁回味著過去一月有余的時光🧑🏭。我最終能成功申請到此次項目,自身的努力的確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同時王老師以及沐鸣2🔆、學校的大力支持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學校預面試
當時還在暑假💪🏽,系內組織了在線預面試,模擬答辯環境。
王老師在我申請項目時🚶🏻♂️➡️👰🏿♀️,經常對我說這樣一句話:“在申請項目時,千萬不能被自己99分的努力感動⛵️,只有到了100分🤷🏻♀️,甚至到了105分以上🧑🏽🔬🏯,才能有一定的把握。”現在總結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我認為憑借熱愛與學習🪜,可以達到80分的駕輕就熟;如果想要達到99分的出類拔萃,靠的是對相關文獻的不斷查閱🐖、對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而如果想要超過100分📮,則需要夜以繼日、焚膏繼晷的字斟句酌、磨礱淬礪。
我很感激基金委為我們這些本科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接觸科研的良好機會,在面試時和眾多評委專家進行交流也使得我們在正式開展研究時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現在,我將按照既定的研究計劃按部就班的開展研究,希望能為應對臭氧汙染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