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同濟大學、華東空管局和我校聯合承擔的上海市科委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基於風雲衛星智能精準觀測針對極端天氣事件的長三角航空運行安全應對研究的啟動會,通過網絡會議順利召開。來自沐鸣2/大氣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軟件學院、華東空管局氣象中心等參研單位的課題負責人🆑、技術專家、業務骨幹共2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我校特聘教授、項目負責人穆穆院士主持會議並介紹了該項目的背景🔹、總體情況和研究方案。該項目旨在利用風雲衛星資料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極端天氣事件的智能精準觀測👩🏿⚖️,提高航空業應對極端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為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公司和機場的安全運行提供輔助支持🦒。
隨後🟩,課題代表們分別介紹了各自研究的技術路線和預期成果。我校孫丙強青年研究員對課題一《風雲四號衛星在有雲情況下的溫濕廓線反演》進行了介紹📎,利用風雲四號衛星的紅外高光譜探測能力,可以在關鍵時期對關鍵區域進行高頻次👝、高分辨率及高精度的觀測🦻🏼,開展臺風等極端天氣的精準目標觀測🖕🏽。同濟大學軟件學院袁時金教授對課題二《CNOP的高效智能算法開發與應用》進行探討🙆🏿♀️,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現的條件非線性最優擾動(CNOP)方法使用較小的觀測成本精準獲得有效觀測資料,結合特定優化的數值預報模式,有望顯著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華東空管局氣象中心區域預報室陳博主任介紹了課題三《極端天氣事件的長三角航空安全運行應對支持平臺的開發與應用》的研究計劃——結合前兩個課題構建極端天氣的航空服務效能評估模型,對航空氣象服務品質效能進行定量評估,建立預報準確度和運輸安全的對應關系,打造長三角航空運行安全支持平臺。
未來𓀖,針對極端天氣事件👨🏽✈️,該平臺有望實現風雲衛星智能精準觀測、資料同化、預報預警✡️、決策支持一體化👩🏿⚖️,提升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的航空運行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