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散射算法的線性化及其在散射特性中的應用
主講人🍿:孫丙強,青年研究員,沐鸣2
主講人簡介:孫丙強,青年研究員,2014年獲得德州農工大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大氣輻射,包括雲與氣溶膠的反演,溫濕廓線的反演,輻射傳輸模式的開發,以及粒子散射算法的開發等。
摘要:在衛星數據反演散射參數時,散射特性相對於散射參數的線性化具有重要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對T矩陣算法實現了散射參數的線性化且對線性化的結果進行了雙重驗證,並給出了冰晶散射的非對稱因子以及單次散射反照率相對於粒徑的線性化的示例結果✦🏃🏻♂️➡️。 線性化的算法可以一方面對T矩陣算法進行改進*️⃣🏄🏽♀️,另一個方面可以產生用於衛星數據反演的數據庫。
題目🕦🧜♀️:典型芳香類VOCs光氧化形成細顆粒物和臭氧的化學機製研究
主講人:羅灝⛹🏿♀️,博士後🧘🏻♂️,沐鸣2
摘要🧘♂️:準確了解現代城市與農村大氣環境中VOCs濃度對研究VOCs在大氣中的光化學反應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質子轉移反應飛行時間質譜實時在線地監測了廣州黃埔工業園(工業源),廣州大學城(城市背景源)和山東德州平原(農村源)三個采樣點附近的VOCs的冬季環境濃度🧑🏻🤝🧑🏻🚴。結果顯示🙋🏻♂️:在不同類型采樣點中🗣,工業源的總VOCs濃度要高於城市背景源和農村源✊🏿。脂肪烴是在工業地區(廣州黃埔工業園)中OFP貢獻最大的組分,而芳香烴是在城市地區(廣州大學城)中OFP貢獻最大的組分。
根據外場觀測結果,本論文選擇芳香烴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煙霧箱對其進行光化學均相反應的模擬🧑⚖️。本文設計建造了一套新型的雙反應器煙霧箱系統,首先對煙霧箱的性能進行了表征🧚🏿♂️,證明新型雙反應器煙霧箱系統可以更加有效地對比模擬大氣VOCs光化學從氣相向顆粒相轉化的過程。接著在新型雙反應器煙霧箱系統中成功地對比研究了單環芳香烴光化學均相反應過程的模擬,並針對均相反應過程中臭氧和顆粒物的生成機理進行分析。
實際大氣中的非均相反應過程也是臭氧和SOA生成的重要路徑🏄🏽。本論文通過在單反應器煙霧箱中對苯和1,2,3-三甲苯進行了非均相光化學降解反應模擬,對比研究了兩者在含有氯化鈉(NaCl)種子的前提下發生的非均相反應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含有NaCl顆粒物種子存在的前提下,顆粒相中的顆粒態水有利於非均相反應中N2O5的轉化👩🏻🔬🫱🏼,促進了二次有機氣溶膠的生成,同時也導致O3的下降👡。隨著LWC0從0增加到349.8 μg/m3🧝🏼♂️,苯光氧化產生的SOA的產率從5.2%增加到10.5%。雖然NO2是苯-NO2光氧化實驗中的控製因素📤,但在非均相體系中👨💻,NO2的增加對苯光氧化形成SOA的影響很小。當LWC0從0增加到85.0 μg/m3🌱,1,2,3-三甲苯形成SOA的產率從3.0%增加到14.7%。本研究結果表明非均相過程中的顆粒態水是苯和1,2,3-三甲苯的光氧化過程中導致臭氧峰值下降和SOA生成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