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生態系統是全球最脆弱的生態環境之一👩🏽🦲,其植被生產力的變化對全球碳循環和氣候的調節具有深遠影響。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旱地,這些區域不僅支持著全國超過38%的人口生存,還在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生態恢復計劃共同推動了中國旱地植被綠化和總初級生產力(GPP)的顯著提升。雖然已有研究表明氣候因子和植被綠化對GPP均有影響👳🏽,但氣候因子往往會改變植被生長的狀況從而對GPP的變化產生間接影響,目前氣候因子對GPP變化的間接影響依然缺乏系統性的研究🏃。 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1391 
圖1. 2001-2020年中國旱地土地利用類型轉移及LAI的年際變化。(a)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及(b)各類型轉變的面積百分比🧜🏽♀️。(c) 根據Theil-Sen中值趨勢分析計算的SenLAI😣,將地區劃分為穩定區(-0.0005<SenLAI<0.0005)💇🏼、改善區(SenLAI≥0.0005)🧑🧑🧒🧒、退化區(SenLAI≤-0.0005)。此外,在0.05的置信水平下💎,Mann-Kendall檢驗表明顯著變化和非顯著變化區。(d)整個中國旱地平均LAI的年際變化。

圖2. 2001年-2020年中國旱地植被GPP的時空演變特征🚰。(a)基於Theil-Sen中值趨勢分析與Mann-Kendall檢驗的GPP年際變化趨勢,以及(b)在前者分析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Hurst指數,以探究GPP年際變化的未來可持續性👐🏿。(c) GPP空間重心的轉移軌跡。 
圖3. 2001-2020年氣候因子(氣溫、降水🍋、太陽輻射)和植被覆蓋(LAI)對中國旱地GPP變化的(a)直接🧗♀️、(b)間接以及(c)綜合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