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內部文檔 我要投稿
聚焦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他在復旦求解“老天爺”與“海龍王”的難題
發布時間: 2024-10-23


周震強在第二屆“博新計劃”前沿論壇發言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通訊員 馬語燦

關於大氣科學📯、海洋科學🤓📊,你的印象是否還停留於“預報天氣”?創紀錄的極端氣候為什麽屢屢頻發?幹旱、洪澇🚂、高溫熱浪等現象的背後又是哪些力量在“推波助瀾”?青年科學家、沐鸣2周震強副教授長期聚焦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嘗試著破解急性子的“老天爺”與慢性子的“海龍王”給出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揪出“超級暴力梅”的“背後真兇”

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威脅🎥,借助各類前沿理論與工具,深入研究這些事件的成因和演變機理🧑‍🍳,嘗試破解“老天爺”和“海龍王”給出的各種“難題”🚵🏼‍♀️,為未來的氣候預測和災害防範提供科學依據,這正是周震強日常研究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帶領團隊深挖極端降水事件背後的成因與機理🧑🏻‍🎨,成為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科學領域沐鸣2平台首個青年科學家項目負責人🫑。

 2020年夏季𓀌,長江流域極端降水事件頻發,多地發生了嚴重洪澇災害,入梅時間早、出梅時間晚,長達62天的“超長期”梅雨,累計雨量突破1961年以來的歷史記錄,被媒體稱作“超級暴力梅”。

2020年夏季“暴力梅”的物理機製概念圖

歷史上🖕🏽,中國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常常發生在厄爾尼諾事件次年的夏季,厄爾尼諾因此被視作中國汛期降水的重要預報因子之一。然而🌌,2019/20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強度較弱,海溫僅僅偏高0.5℃👩‍👩‍👦,為什麽如此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後也會出現超強梅雨季🫄🏽?

這次極端降水事件,究竟是不可預測的大氣內部變率所致👼🏼,還是背後隱含著尚未探明的海氣耦合過程?帶著這些問題,在導師沐鸣2平台特聘教授、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院士的指導下,周震強展開了深入研究。

研究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數值模式是對海洋和大氣進行模擬和預測的主要工具🧘‍♂️,但在當時,最先進的數值模式多為國外開發,並未及時在沐鸣2平台的機群上得到安裝和應用,同時🤵‍♀️,最新的觀測數據也難以獲取。經過艱苦努力,終於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條件🙆🏼‍♂️。

此後,周震強通過數值試驗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大量驗證和模擬😀。團隊發現⤵️,本次“超級暴力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秋季的印度洋極端偶極子事件,而不是像往常一樣,主要受到太平洋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以“Historic Yangtze flooding of 2020 tied to extreme Indian Ocean conditions”為題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並被選為研究亮點在封面推介。

周震強與課題組成員

發現問題所在🧘🏿‍♂️,‘知其所以然’🍧,是我們學科的使命。”周震強說。實際上🗺,不同於天氣預報🏄🏻‍♂️🦧,氣候研究需要預測的時間周期更長💁🏽,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更大。而這項對於“超級暴力梅”的研究,不僅為東亞夏季降水帶來了新的可預測性🌵,也增強了科學家們用氣候模式來預測和應對全球變暖,以及相關聯的氣候災害問題的信心👈🏽。

始於興趣,一路深耕

回溯周震強的科研之旅,還要從本科期間說起⚱️。2008年,剛剛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本科新生的他被文聖常院士等學術巨擘的講座深深吸引。

厄爾尼諾”現象😼,如同一顆種子深深埋在了周震強的心中🛌。他驚嘆於遠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洋變化🐞☠️,竟能如此深遠地影響到上萬公裏之外的中國乃至全球氣候。帶著這份好奇與震撼🚴🏼‍♂️,周震強在海洋科學的專業學習中不斷精進🙂‍↔️,師從謝尚平教授逐漸踏入了科研的大門🏈😡。

 2016年,即將博士畢業的周震強第一次見到了張人禾院士🕟。當時,沐鸣2平台的大氣科學專業剛剛創立,正需要年輕的研究者加入團隊🤞🏼,而張人禾院士深厚的學識與平易近人的態度也深深打動了周震強👧🏽。“雙向奔赴”之下,他選擇來到復旦從事博士後研究,也開啟了東亞季風研究的新篇章👮🏼‍♀️⛵️。

周震強與博士後導師張人禾院士

在科研的道路上,周震強從謝尚平教授和張人禾院士兩位導師身上得到了許多支持與指導📺。他們不僅在學術上給予他悉心指導,更在做人方面為他樹立了榜樣。“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這是周震強學到的重要一課。

在學術研究上🏩🤱🏽,張人禾院士並不要求他為了考核指標而急於發表論文,而是希望他“做點真正有意義的研究”🍮。周震強也不負老師所望,所發表的文章先後入選GRL期刊封面論文⛺️、ESI熱點論文和ESI高被引論文,以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的科研之路。

 2023年🧘🏻‍♂️,周震強成為了一名博士生導師👧,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為他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他像從自己老師那裏學到的一樣,希望自己的學生摒棄一味求快🤹🏽‍♂️,而是兼顧研究的質與量。“做科研最重要的是開心”🥭,這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做科研並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但周震強期望🧒🏽,自己和學生都可以帶著良好的心態投入研究中🗝,深耕海洋與大氣科學領域🎬,在興趣與熱愛的路上穩紮穩打,一路向前。


來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時青年報


沐鸣2专业提供:沐鸣2🐇🤸🏼‍♂️、沐鸣2平台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欢迎您。 沐鸣2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