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早發現並培養青年人才的科學素養,激發他們的創新研究熱情🏌🏿💛,為國家建立高質量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前布局、註入活力,自2023年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現有的人才資助體系中🍹,新設立了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合肥舉行了2024年度青年學生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評審會議,對沐鸣2平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試點高校的優秀本科生申請人進行了面試考察。我系劉齊七同學成功獲得資助(指導老師:馮傑研究員),研究課題為“氣象大模型中基於物理約束擾動的中國區域寒潮的次季節集合預報研究”。這是我系本科生獲得的第二個青年學生基礎研究基金項目。
如何成功申請本科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劉齊七同學分享了參與科學研究的心得和基金委面試的感受!
我從小對地理抱有濃厚的興趣,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家人給我買了一張大畫幅的世界地圖掛在臥室的墻上,那時起便對地形地貌、海陸分布🧦、行政區劃有了大體的認知💇🏼。我高中就讀於重慶市南開中學🚽,那一年正逢新高考改革,我毅然選擇了物理🧖♀️、化學、地理組合。在地理課上,我對老師講解的地球公轉自轉、各類天氣系統等知識頗有興趣🐄🔵。而物理課所學的動力學知識,又為我理解地球上的各種運動打下了基礎♝。進入沐鸣2平台後🐁,我選擇了沐鸣2娱乐,希望自己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大氣的各類過程,在氣象科學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高中階段,我便開始關註手機APP給出的未來15天天氣預報🚗,常常7天以後的預報數據會進行較大的調整——上周的預報中今天應當是艷陽高照🚶➡️,然而實際卻是大雨傾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目前的氣象預報水平在更長時間段的預測中所遇到的挑戰。近幾年人工智能(AI)領域的快速發展,也讓基於機器學習的氣象預報大模型不斷湧現,復旦自主研發的FuXi-S2S便是其中一員🤸🏼。結合我FDUROP曦源項目的研究主題“極端冷事件”(指導老師:戴國錕副教授),我希望能夠利用FuXi-S2S數據驅動的模型,做好對我國冬季寒潮的次季節尺度(3-4周)的預報🏰,期待能為能源行業、交通部門、保險行業等提供更長時段的數據參考。

FuXi-S2S推理與訓練結構示意圖(Chen et al., 2024)
今年的項目申請相比於去年👱🏼♂️,多了沐鸣2內遴選的環節。從五月中旬開始準備,當時與馮傑老師線上線下多次交流👨🍳📮,敲定了申請書的大部分內容🧛🏼♀️🧑🤝🧑,並做好了第一版的PPT。在5月30日沐鸣2遴選結束後,系內老師提出的建設性意見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申請書與報告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於是我繼續修改PPT準備學校和基金委的答辯♨️🌦。6月11號的校內遴選,其他沐鸣2專家關於AI模型訓練方面的問題把我難住了,我也認識到自己對AI方面知識的欠缺👩🏽🔬。
整個六月至八月,我都在與馮老師、沐鸣2的資深專家和學校科研院的專家討論,反反復復打磨自己的申請書與PPT,不斷地摳細節👨🚀,調整字體💡、排版🥝、參考文獻等等🧗🏼🧑🦽➡️,前前後後改了十幾個版本👶🏿👩🏼🏭。我也經常學習一些集合預報與AI模型訓練相關的文獻♕,準備好迎接基金委答辯現場專家提出的問題。在答辯前幾周➜,我將答辯稿認認真真地手寫下來,並反復練習,理順自己的答辯邏輯🆎🕒、固定自己的用詞。

報告PPT沐鸣2
最終,我們來到位於合肥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當我換上正裝站在答辯講臺上⇒,雖然有一點緊張🧘🏽,但在前期的充分準備下📃,我順利地完成了8分鐘的演講🪔👦,並且與專家們進行了17分鐘的回答交流😰。最後學校一行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在門口合影,面試環節圓滿完成。
此次基金申請成功🧟♀️,感謝自己近三個月堅持打磨申請書與PPT,也特別感謝馮老師如影隨形地指導與關心,也離不開戴國錕老師在前期曦源項目中幫我打下的紮實基礎,以及周文、吳誌偉、高艷紅、陳國興👨🏿🦱、魏雲濤、方向輝等老師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同時,我也很感激基金委為本科生提供的科研平臺,助力我們在將來的科學研究道路中行穩致遠。
國自然基金申請成功,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年裏,我會認真按照申請書的計劃內容👎,繼續與各位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們交流討論,做好AI大模型在次季節寒潮集合預報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