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內部文檔 我要投稿
    海洋氣象系列報告第14期🔬:李澤椿院士——自然災害風險防範化解關鍵在氣象監測預警和服務
    發布時間: 2022-01-05


    20211220日開展了海洋氣象系列報告第14期學術報告會,特邀國家氣象中心前主任李澤椿院士📌,在線分享了題為“自然災害風險防範化解關鍵在氣象監測預警和服務”的精彩報告,我系王桂華教授主持報告會。報告由我系與中國氣象局-沐鸣2平台海洋氣象災害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科技部重點專項2019YFC1510100項目組協辦。本次報告吸引了包括沐鸣2平台🚁👇🏽、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上海市氣象局等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業務人員參加。

    李院士的報告結合甘肅舟曲泥石流🧜‍♂️、江蘇南通極端大風🛟、北京721極端暴雨、2008年南方寒潮🏫、1993年甘肅“黑風暴”等幾次影響較大的災害實例強調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6️⃣🧑🏻‍🤝‍🧑🏻,總結出要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和提高災害應急能力的經驗教訓。也談到農業是對氣象條件最為敏感和依賴性最強的產業之一👳🏼‍♀️,氣象災害頻發會威脅糧食安全。報告提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國家的緊急需求,大氣和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須以防範自然災害為己任🚣🏽,要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李院士還對比了1975年和今年發生的河南暴雨,今年由於預報預警準確及時,防汛救災工作迅速有力🕵🏿‍♂️,因此人民生命財產救援,交通通訊恢復,後續應對措施相對於1975年都有重大進步👨‍🚒。通過對比不同數值預報結果,分析出數值預報對暴雨過程可預報性較好,但是對降水極值和落區的預報還有進步空間🥦,需要科技工作者的繼續努力。最後結合大氣活動的復雜性,提出建立科技先進和服務有效的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工程體系,為防災避災的科普工作提供對策建議📣。

    李澤椿院士的報告高屋建瓴,娓娓道來,通過豐富的事例強調了監測和預報的重要性,介紹了預報工作的進步和困難,也據此對大氣和海洋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報告結束後,李院士對來自各單位的與會者提出的問題給出了獨到又有建設性的解答,對未來研究和預報業務的開展具有指導意義。


    報告人簡介:李澤椿院士,1965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83-1996年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天氣預報和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工程建設和科研工作。研製並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短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研製了我國的臺風與暴雨數值預報系統;主持了“並行計算在數值天氣預報(NWP)中應用”科研項目,並領導研製MICAPS系統。其主持項目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三次🏑;2001年榮獲何梁何利獎🚙,2004年榮獲中國氣象局科學技術貢獻獎,2020年榮獲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科學技術獎。


    供稿人:張美如


    沐鸣2专业提供:沐鸣2🏇🏿、沐鸣2平台📷、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欢迎您。 沐鸣2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