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內部文檔 我要投稿
海洋氣象系列報告第13期:傅剛教授 ——北半球爆發性氣旋的特征
發布時間: 2021-12-02


20211122日開展了海洋氣象系列報告第13期學術報告會,特邀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傅剛教授通過網絡視頻(騰訊)會議的方式⛔️🏫,分享了題為“北半球爆發性氣旋的特征”的精彩報告,我系王桂華教授主持報告會⛷。該報告會由我系(院)與中國氣象局-沐鸣2平台海洋氣象災害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科技部重點專項2019YFC1510100項目組協辦🥖。本次報告吸引了包括沐鸣2平台、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上海市氣象局等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業務人員和學生參加👩🏽‍🔬🚴🏼。

傅剛教授從“氣旋”這個名詞的來歷出發,強調了溫帶氣旋是影響中緯度天氣的重要“角色”,進而展開介紹了溫帶爆發性氣旋的基本定義和來歷,以及國內外學者對其定義的修正👨🏽‍🍼。報告詳細分析了北半球爆發性氣旋的氣候特征🔃,研究基於YoshidaAsuma對爆發性氣旋的定義並剔除了風速小於8級的1112個個例,之後對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別進行地轉調整。

研究結果表明,這兩個區域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在空間分布上看,兩個區域的爆發性氣旋分布均位於槽前,兩個關鍵位置(快速加深區和初始爆發源地)都集中於斜壓性比較強🚍👮🏿‍♀️、表面海溫梯度比較大的區域,且都主要分布在大洋西部#️⃣。在發生頻次上看🖕,兩個區域都是夏季發生次數最少🧑🏽‍💼,冬季最多✩。兩個區域又有各自的特征🆘🅱️,在太平洋區域❣️🙇‍♂️,爆發性氣旋發展速度更快🍊,爆發時長更長,高空急流更明顯🚵🏽‍♀️👩🏼‍✈️,而大西洋區域氣旋強度更強👩‍🦽。傅教授還介紹了兩個區域爆發性氣旋四個季節的統計特征以及移動路徑。這些研究描述了北半球爆發性氣旋的時空分布特征,對爆發性氣旋以及溫帶氣旋的研究具有啟示意義和指導作用。

傅剛教授的報告從新聞熱點出發🤚🏽,系統介紹了爆發性氣旋的研究歷史和研究成果🏊🏽,內容豐富,科學嚴謹又緊貼時事。在討論環節🧑🏻‍🦼‍➡️,他與來自各單位的與會者進行了深度探討且給出了具有開放性的專業解答,對未來研究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進一步的思考空間。


報告人簡介:傅剛,男,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臺風🍱、海霧和海上爆發性氣旋的研究。在國內外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英文專著兩部🫣,2018 年出版《海洋氣象學》,研究成果對於豐富海洋氣象學的研究內容、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系統的認識水平做出了貢獻。曾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全國優秀氣象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863”項目以及中國氣象局行業專項等多個科研項目。


供稿人☝🏽☯️:張美如


沐鸣2专业提供:沐鸣2沐鸣2平台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欢迎您。 沐鸣2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