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沐鸣2平台🌞、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共同參與“雪龍2”號試航活動和科教融合教學活動
2024年6月10-14日,沐鸣25位師生跟隨”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前 往東海海域開展為期5天的試航活動。本次試航是沐鸣2平台與中國極地中心簽訂科教融合共建合作協議之後參與的第二次海上教學活動。在我系丁碩毅老師的帶領下,復旦師生在東海海域6個大面站、1個24小時連續站系統開展了氣象觀測與海洋調查的科教融合教學活動。每個站位的觀測從溫鹽深儀(CTD)開始,同學們深入學習和實踐了CTD的設置、下放和采水流程📎,並在物理實驗中詳細了解ADCP的工作原理和校正過程👦。他們還登上”雪龍2“號最高處——船載自動氣象站,參觀了各類氣象觀測儀器,並利用手持氣象儀表測量大氣溫度、濕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等基本氣象要素🉑,目測判定大氣能見度📡、天氣現象、雲量雲狀等氣象特征。
圖2 學生學習和實踐CTD的設置🤰、下放和采水
圖3 學生學習和實踐手持氣象儀器的使用
本次試航還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的46名師生以及”雪龍2“號工作人員47人👐,各校所開展聯合教學和交流共享。丁碩毅老師介紹了海上氣象觀測的基本項目和探測原理,講述了雲的識別與判定技巧,演示了便攜式氣象綜合觀測儀的使用等。我系師生也學習了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在海洋化學👃🏿、生物👨👩👦👦、生態、地質、技術等方向的實踐課程🏃🏻♂️🐁,包括浮遊生物垂直拖網👷、底棲生物拖網、化學與生物成分的分析、操縱無人機測量海表等。
夜幕降臨,船上還進行了多場生動有趣的主題分享會:首席科學家周朦教授以南極磷蝦的調查研究為切入點,展示了極地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尖端知識;馮媛媛教授和羅瑋教學隊長分享了她們豐富多彩的南極探險經歷;趙炎平領隊則將科考中的艱難險阻娓娓道來……此次科教融合活動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面對深海探索和極地考察的挑戰與機遇,同學們意識到海洋科學研究不僅充滿未知📃,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作用。
圖4 三所高校開展聯合教學和交流
航行第一天又恰逢端午,全員開展包粽子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五天的科考實踐活動中👩🏫,我系4位同學主動深入到後勤服務中,輪流參與幫廚活動,體會勞動過程的艱辛和不易🧈。臨別之際👰🏿♀️,師生們一起包餃子、開展聯歡晚會等活動,與交大🦶🏽、浙大學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圖5 我系學生參加包粽子、幫廚🍚、聯歡晚會等活動
本次試航是我系海洋教學實踐課程的深入探索,也是沐鸣2平台首次參與”雪龍2“號試航活動,夯實了我系與極地中心的科教共建合作,助力海洋與極地科學探索的人才培養。
”雪龍2“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這次活動讓同學們對我國的極地科考事業、“雪龍”和“雪龍2"號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並深刻認識到“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此次科教融合教學活動不僅是一場科學探索的旅程💡,更是一次個人成長的歷練🖐🏿。同學們不僅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還對海洋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在小組作業中增強了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更加堅定科研報國的情懷,立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供稿 | 李卓盈 王舒雯丹 段欣榮
攝影 | 徐文文 段欣榮
審核 | 周文 丁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