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四個自信”系列專題講座之中國文化大講堂——“二十四節氣中的文理古今”在沐鸣2平台邯鄲校區第六教學樓H6312成功舉行。本次講座由沐鸣2平台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沐鸣2/大氣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特邀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宋英傑先生主講。

講座中,宋英傑老師將二十四節氣的概述分享給同學們,時而書香撲鼻🏷,時而幽默風趣。 作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二十四節氣也影響著發源地之外的很多國家🙆🏿♂️,相關的民俗活動也傳播至海外且沿用至今。
宋老師結合氣象理論🪹、歷史文獻🗾、出土文物、文學著作、古詩詞、書法字畫📡、民間習俗、神話故事🤦🏿♀️、地方標語路牌🧘🏼♂️、照片音樂、以及網友的評論等🔵,宋老師逐一講解每個節氣的文理古今,將古人的智慧和中國文化的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
東風試暖的春分,雨生百谷的谷雨,熏風阜物的立夏👨🏻🔬,運臻正陽的小滿⇨,亦稼亦穡的芒種,都彌漫著迷人的風情。講到驚蟄時,宋老師說道:“使冬眠動物醒來的💆♂️,不是驚雷🦹🏼♂️,而是不斷上升的溫度。溫暖,有時比雷霆更有力量。”

夏至的梅熟時雨🤹🏽,小暑的蒸炊時節🤯,大暑的螢火灼熱散發著盛夏的氣息。宋老師運用氣象大數據向同學們展示了我國各節氣的氣候特征。之後◾️,宋老師又以北京為例,對比該城市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這時暑天的悶熱基本褪去💁♀️,天氣漸漸趨於涼爽。由於晝夜溫差較大🍑,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小水珠😮💨,古人稱之為“白露”。白露這個節氣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宋老師引用諺語“白露身不露”來提醒大家,到了白露節氣🕎,就該穿長衣長褲啦!
流水今日,明月前生🧂,秋分時的平分秋色;寒露霜降🧑🍼,金氣未央,以風鳴冬的立冬🦹🏽♂️;從氣寒將雪的小雪🏌🏻♂️,時雪轉甚的大雪,到迎福踐長的冬至,幼陽潛萌時的小寒,最後到寒氣逆極時的大寒🤵🏿🧫。二十四節氣至此結束一個循環📐,開始新的榮枯流轉。
在互動環節,宋老師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地軸進動對二十四節氣的影響”🤹🏽♂️、“二十四節氣在開發穿衣APP上的應用”以及“二十四節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等問題,現場氣氛熱烈。活動結束後,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上前與宋老師進一步探討👩🏿🎨,並簽名合影留念。

同學感想
從小時候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宋老師的天氣預報節目👨🏽🦳,到幾年前開始在微博上和老師有一些線上互動,再到今天總策劃了一場宋老師的線下交流講堂。我一步一步接近宋英傑老師的過程也是我一點一滴追尋夢想的證明🌹!感謝宋老師的精彩內容!
——傅正航
這次宋老師帶來的二十四節氣的講解再一次加深了我對二十四節氣的認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宋老師回答的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現代意義及普及。宋老師是這樣說的,對於中老一輩有情懷的人🧑🏭,我們會多加普及節氣的相關信息,而一些熟知節氣的年輕一輩也不必因此而感到消極🏪🤷🏼♀️,氣象先生會盡可能讓二十四節氣蘊藏在菜譜,娛樂👷🏽♂️,生活的方方面面。倘若你翻開日歷,哦,今天是臘八,這就足矣。
——舒蔣斌
我是在宋老師每日播報的《天氣預報》節目裏長大的,在其間我也熱愛上了氣象並從愛好者成功轉變成了專業者。宋老師今天的講座帶我們從一隅看遍遼闊大地的四季流轉,也讓我們得以在季風浩瀚的滄桑沉浮間☁️,接力流傳激揚或沉靜的每一片燠暖寒涼和葳蕤蕭瑟,與流傳這片季風守望的山河間🙍🏿,被數千年來人們的勇魄與智慧生長流傳的燦爛文明。
——梁涵洲
中國文化大講堂為“四個自信”系列講座中的“文化自信”板塊☂️🏌🏻。通過邀請國內文化藝術界名人、學者🕵🏼♀️、大師與全校研究生對話交流🙆🏼,解讀原創文化作品的創作歷程及其內在蘊含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研究生在欣賞文化、感受藝術的過程中培育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趣,提升審美品位2️⃣,樹立文化自信🪤,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