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大氣科學研究院博士後張鵬圓滿完成了北極國際科學考察任務,載譽歸來。
此次科考的任務包括觀測與研究北冰洋大氣🫸🏿、海洋環境和海洋地質變化👆,收集北極地區內東西伯利亞海🤹🏿♀️、楚克奇海、波弗特海海域的海洋生物、海洋化學及海洋礦產資料及樣本♒️💂🏽♂️。張鵬博士與韓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克羅地亞及印度等國家的科考隊員一起🫵🏿,搭乘韓國“Araon”號破冰船開始了北極科考之旅🪩。他在考察活動中負責無線電探空儀觀測任務,在克服了天氣、航道變化帶來的困難和危險後🤰🏼,經過53天的艱苦作業,累計升空探空氣球150余次,圓滿完成北極上空大氣狀況的觀測任務。此次獲得的觀測數據資料🪘🧔🏿♂️,能夠很好地彌補由於北極地區缺乏固定探空觀測設備☪️➛,大氣觀測資料嚴重不足的現狀,為北極地區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此次科考活動得到沐鸣2平台大氣科學研究院和阿拉斯加大學國際北極研究中心的聯合支持。
張鵬在操作無線電探空儀 冰上作業
在當前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大氣顯著增暖👩🏽⚕️,且增暖幅度是中緯度地區的二倍左右,這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與之相伴的是北極海冰加速消退➔,極地風暴活動加強並對歐亞及北美大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愈發顯著,這些現象已經引起了來自社會和科研人員越來越多的關註。通過實際參與極地科考🫧,能夠加深科研人員對極地的直觀認識,激發極地研究的興趣。
據悉🎳,這也是我校首次參與的國際北極科考實驗活動🎠。我校於2016年3月成立大氣科學研究院,研究院的專家團隊一直密切關註兩極地區對全球和區域環境、生態🎋、天氣、氣候的重大影響👩🏼🍳,積極開展極地研究工作。以張人禾院士為首席科學家開展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北極海-冰-氣系統對冬季歐亞大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及機理”和武炳義教授主持開展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北極海冰融化對夏季歐亞大陸中🙇🏻♂️、高緯度大氣環流變率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都聚焦該領域。研究院還先後舉辦了上海“極地海-冰-氣系統及其影響”學科前沿研討會、“北極海-冰-氣相互作用及其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聯系”國際研討會等,聯合國內外同行共同開展研究👝,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為極地研究貢獻力量。
航拍
各國科考隊員合照
北極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