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24日🌻,由沐鸣2/大氣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長三角首屆大氣科學博士後暨青年學者論壇”在上海沐鸣2平台江灣校區成功舉辦♥️。此次論壇參會人員逾百人,吸引了來自長三角地區及全國其他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後🧑🏿✈️、青年教師群體熱忱參加🔢。
(一)論壇開幕式
論壇開幕式由沐鸣2平台大氣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沐鸣2娱乐張義軍教授主持🫚,沐鸣2平台副校長張人禾院士🦹🏿♂️、沐鸣2娱乐穆穆院士以及人才辦主任黃金輝老師出席並致辭🥴。
張人禾院士代表沐鸣2平台向參加論壇的嘉賓🌊、博士後和青年教師群體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天氣、氣候、海洋變化與國家建設、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期望與會的博士後和青年教師能借助論壇平臺增進學術交流、互相切磋,有所收獲🧲。張校長結合總書記近日在上海主持召開的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內容▪️,肯定了本次博士後論壇的舉辦也是積極響應了總書記關於促進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重要精神的一項舉措。穆穆院士以“博士後學長”的身份,勉勵與會博士後和青年教師群體勇攀大氣和海洋科學高峰,並鼓勵長三角地區大氣和海洋學科的相關學者增進學術交流。黃金輝主任介紹了沐鸣2平台人才政策及相關引才舉措。

(二)大氣青年成長論壇
在論壇開幕式後🧔🏼♀️,本次論壇特別設置的“大氣青年成長論壇”成功舉行。本次論壇邀請到長三角地區七位優秀的“80後”青年科學家,他們結合自身科研經歷與大家分享科學研究經驗與探索歷程🚾。上海交通大學周磊教授以課題組在臺風生成指數方面的研究為例👩🏼🦳,鼓勵博士後和青年教師針對看似反常識的研究結果不斷追問和思考🧑🏼🦳,努力做到不唯書、只唯實。南京大學雷荔傈教授以集合卡爾曼濾波的適應性局地化研究為例,講述科研生涯的第一個項目課題的跌宕起伏的研究經驗,展示了鍥而不舍地努力以及不斷積累、再思考的研究歷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純教授以自己在高分辨率大氣數值模式研發領域的學習和科研經歷為例,講述了如何將個人研究興趣與國家戰略和科學意義有機結合的心得體會。浙江大學賈曉靜教授結合自己的攻讀博士和回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個人經歷👨,鼓勵青年學者以四心(用心+靜心+耐心+細心)做科研🌚,勇敢追逐自己的科研夢想🙎🏽🙀。來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雷瑞波研究員則以北極科考經歷為例👈,講述了北極有人冰站觀測的重要性和意義,引起在場青年學者的共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饒建教授以自己的平流層-對流層耦合這一研究方向為故事線🖐🏽👨👨👦👦,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博士期間科研訓練到博後期間的實操實戰的個人科研心路歷程,鼓勵大家十年如一日潛心科研♛。最後⏭,沐鸣2平台袁嘉燦研究員以基於大數據的決策流程為主線👔,講述了自己在氣候變化和影響預估研究中的心得體會,並將這種決策流程拓展到人生選擇和職業規劃上,鼓勵年輕人努力做到客觀數據分析與遵從自己內心的有機統一🚄👆🏽。
在7位優秀的“80後”青年科學家,結合自身科研經歷與大家分享科學研究經驗與探索歷程之後🚵🏿♂️,5個不同研究方向的分論壇如期舉行🧑🏻🔧。
(三)“氣候動力、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分論壇
分論壇“氣候動力、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由沐鸣2博士後王旭棟🏐🤟🏿、王雨晴和博士生常美玉共同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多位青年學者與來自不同科研院所的博士後和博士生們就氣候變化領域的前沿問題,如季節內震蕩對極端降水的影響、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旱澇事件的模擬與預估、陸氣耦合對驟旱事件的影響、極端高溫熱浪事件的變化機理、大氣水分脅迫對植被生產力影響等展開了熱烈而充分的討論🎭。青年學者們各抒己見、深入交流🌶,表示在此次分論壇匯報中受益良多。
(四)“大氣物理和化學過程”分論壇
“大氣物理和化學過程”分論壇由來自沐鸣2平台的李雯雯、郭斌、劉翠蘋💢、蔡嶽🪽、翁文斌等博士後和研究生組織、主持和參與,並且吸引到來自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師範大學、上海市氣象服務中心等多家單位的青年學者或博士後的熱忱參與👩🏽🍳👮🏽♀️。與會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報告圍繞“衛星雲遙感”、“氮氧化物對中國城市臭氧汙染變化的影響”🐱、“城市熱島模擬與歸因”🐄、“大氣輻射傳輸參數化”🚈、“飛機積冰算法研究”🦸🏻♀️、“中國的三氟化氮排放現狀介紹”以及“邊界層參數化研究”等方面開展分享,討論過程熱烈,與會青年學者收獲頗豐。
(五)“臺風動力學與臺風氣候學”分論壇
“臺風動力學與臺風氣候學”分論壇在廖凱原樓104會議室順利舉行。本分論壇吸引到來自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大氣科學及相關專業的數名青年學者和研究生,大家在會上呈現了精彩的報告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分論壇還吸引到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周磊教授、沐鸣2占瑞芬教授和袁嘉燦研究員等老師們到場指導點評👨🍼。本次臺風分論壇設上半場(青年學者報告)和下半場(高年級博士研究生報告)。論壇上半場由召集人馮小芳博士主持,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單楷越博士後👨👩👧、廣東海洋大學塗石飛博士🥊、沐鸣2平台馮小芳博士後和李朔博士後,他們分別對臺風災害😶、臺風降水、影響臺風的大尺度環流系統和臺風生成可預測性等領域的前沿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論壇下半場由召集人李朔博士主持👱,報告由分別是來自浙江大學的張弛🛍️、沐鸣2平台的杜榕和史良🪅,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高俊和趙楷等高年級博士研究生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得到了與會教授的肯定和鼓勵🌍。報告後大家踴躍交流,積極討論,不僅開闊了科研思路🎇,也在這個冬日收獲了滿滿的友誼🔓。
(六)“物理海洋學”分論壇
2023年12月23日下午2點😭🍉,“物理海洋學”分論壇於廖凱原樓103室舉行,來自沐鸣2平台、國防科大、河海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青島海洋氣象研究院等多所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年輕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分論壇。在論壇期間👩🏽⚕️,與會青年學者就中尺度渦的近慣性內波輸送以及其協調作用、海洋內部垂直運輸作用🗼、衛星高度計分辨率、泄露過程對渦旋內部水體影響⛰、北大西洋的預報偏差、海洋模式的分辨率、中尺度對氣候模式的影響、北極海洋熱浪的氣候和生態效應👩👧👦、海洋表層極端事件與氣候變化的耦合、特殊時期汙染物的預測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觀點和解決方案,為未來的物理海洋學研究和實踐指明了新的方向。
(七)“人工智能在大氣與海洋研究中的應用”分論壇
12月24日上午8:30🥨👨🏿🍳,“人工智能在大氣與海洋研究中的應用”分論壇在圖書館大報告廳舉行🧑🏽🦲,由沐鸣2博士後 秦博、童宣共同主持👲🏿。氣象研究的核心與熱點問題即為如何把業務預報做得更準。在大數據時代,深度學習氣象模型高速發展,因其低耗高效及優異性能得以被廣大氣象研究者青睞♎️。來自中科院大氣所、中科院海洋所、同濟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及沐鸣2平台的9位交叉學科前沿青年科學家奉獻了多個精彩報告,涉及ENSO預測🫅🏽、海冰預測🫚、衛星遙感等多個領域🛝。也有研究者就“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挖掘未知物理機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包含人工智能歸因分析與前兆信號聚類識別等主題🤌🏿。本分論壇現場時常爆發熱烈交流與討論,將進一步促進計算機領域與氣象研究領域的交叉通融。
(八)論壇剪影
分論壇茶歇時間,與會的博士後和青年學者充分交流;論壇圓滿閉幕,與會青年學者熱情互相道別,期待下屆再相聚🪙。
供稿🏌🏻♀️:論壇會務組全體(劉臻晨 秦博 劉穎潔 王旭棟 林延獎 黃思華 童波 馮小芳 李朔 童宣 李雯雯 王晶晶 常美玉 喬梁 蔣星亮 張楷文 梁涵洲 史良 翁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