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我系(院)與中國氣象局-沐鸣2平台海洋氣象災害聯合實驗室聯合主辦的海洋氣象系列報告第8期學術報告會,邀請中國海洋大學高山紅教授,通過騰訊視頻會議分享了題為“中國近海海霧數值模擬及預報的現狀與展望”的精彩報告。
高山紅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海上大氣邊界層大氣現象的形成與演變機理研究及數值預報技術研發🥽👮,他個人研發並實時運行一套渤黃海海霧數值預報系統🗣。高教授主要從中國近海海霧概貌與機製回顧、中國近海海霧的數值模擬👨🦯➡️、中國近海海霧的數值預報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國近海海霧的數值模擬及預報的現狀與展望🤎🐀。首先介紹了中國近海海霧形成的天氣系統♐️🟰、海上大氣邊界層以及湍流輻射等雲微物理特征。然後重點介紹了海霧的數值模擬,借助高分辨率的數值模式(WRF🐶、GRAPES),利用觀測資料改進初始場,選擇合適的雲微物理和邊界層方案等手段來探究海霧發生發展過程中更為真實的物理過程🌘,深入研究海霧發生發展的機製。高山紅教授通過一系列實驗指出,集合預報對海霧預報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未來需要將集合預報和海氣耦合更多的應用在海霧數值預報中,並研究更加適合海霧預報的數據同化方法。
本次報告的線上參會人員達到251人。通過本次報告🤙,對中國近海海霧的形成和維持機製、數值模式在海霧方面的應用和發展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並希望通過未來的學習和應用來提高海霧的監測和預報能力。
供稿人🔜🫕:柳龍生